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接触角迟滞时气~液界面张力的温度敏感性对液滴蒸发过程的影响——引言
> 表面活性剂是否对斥水性土壤的润湿性有影响?——结果和讨论
> 探讨一级相变过程中气泡和液滴临界半径的变化规律、与演化方向(一)
> 表面张力对龙泉青瓷梅子青釉熔体表面形状、烧成制品外观质量的影响(一)
> 不同质量分数的EMI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【实验下】
> pH对马来松香MPA与纳米Al2O3颗粒形成的Pickering乳液类型、表/界面张力影响(三)
> Kibron表面张力仪研究烧结矿聚结行为
> 表面张力仪分析气润湿反转剂对缓解煤层水锁效应、解吸速率影响(二)
> 混合型生物洗油菌发酵上清液的表面张力值测定(三)
> 基于微纳米二氧化硅粒子薄膜制备超疏水涤纶织物
推荐新闻Info
-
> 耐擦刮无胶消光膜制备方法、高表面张力与收解卷顺畅性的平衡(二)
> 耐擦刮无胶消光膜制备方法、高表面张力与收解卷顺畅性的平衡(一)
> 利用超微量天平制备微孔淀粉处理含Cu(II)离子染料废水
> 不同类型的碱、pH值对孤东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(下)
> 不同类型的碱、pH值对孤东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(上)
> 不同结晶结构的脂肪晶体颗粒界面自组装行为、储藏稳定性研究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三)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二)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一)
> 多功能膜材研发:界面张力已成为整套工艺链协同下动态演化的核心控制点
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的状态方程模型构建
来源: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浏览 1213 次 发布时间:2023-12-26
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具有重要的开采价值[1-2]。与常规的油气藏相比,页岩储层和致密储层的孔隙达到纳米级,在纳米孔内的受限流体的界面张力(IFT)不同于常规的体积流体。因此,建立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模型,对页岩油气和致密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。
付东等[3]基于二阶微扰理论建立状态方程(EoS)模型,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,研究不同量程参数的Yukawa流体的界面张力.李小森等[4]基于基础度量理论,密度泛函理论和一阶平均球近似理论建立Lennard-Jones(LJ)流体自由能模型,研究汽液平衡时的界面张力。曾志勇等[5]基于状态方程和毛细管Kelvin模型,建立甲烷水合物和二氧化碳水合物界面张力预测模型。近年来,许多学者研究受限流体的临界属性移位现象[6]。Zhang等[7]基于修正的Peng-Robinson(PR)EoS,提出一种递减界面张力法计算最小混相压力。Zhang等[8]基于van der Waals(vdW)EoS和受限流体临界温度和压力移位建立一个半解析状态方程。Zhang等[9]将Travalloni等[10]提出的纳米孔吸附理论引入到状态方程中,并推导预测吸附厚度的经验关联式。Zhang等[11]设计纳米实验装置并测量在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,同时提出计算纳米孔中界面张力的理论方法。
页岩包含有矿物孔及有机孔等复杂孔隙类型,在状态方程模型中,所有孔隙类型均假设为圆柱孔[8]。因此,孔隙对模型的影响简化成孔隙半径对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。Jin等[12]将孔隙分为三种类型:孔隙尺寸大于10 nm,孔隙中的吸附作用很弱且可以忽略,孔隙中流体是均匀的,常规的状态方程能够描述流体的相行为;孔隙尺寸小于等于10 nm,孔隙中有很强的吸附作用,孔隙中流体是非均匀的,常规的状态方程不能用于非均匀体系,应该采用分子模拟方法,例如蒙特卡洛模拟;最后一种类型是分子移向干酪根。Tan等[13]的研究表明,状态方程不能描述孔隙中流体的吸附过程。本文针对孔隙尺寸大于10 nm的均匀流体,只考虑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,忽略分子—孔隙之间的相互作用。
本文基于修正的SRK状态方程和修正的vdW混合规则,建立一个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的状态方程模型,该模型能描述纳米孔中孔隙半径和分子—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。将状态方程与等张比容模型结合,建立基于气液相平衡的界面张力计算模型,并提出具体计算方法。建立的SRK模型的预测结果与vdW模型[11]和实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。同时,分析压力、温度和孔隙半径对流体界面张力的影响。准确计算纳米孔内流体的界面张力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,如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过程中,准确计算界面张力是合理设计注入参数的重要条件之一,此外,界面张力还可作为混相判据,是混相驱的重要参数之一;在油藏数值模拟过程中,准确的状态方程提高组分模拟的精度,并被广泛地运用于注二氧化碳驱模拟。
界面张力
Zhang等[11]设计出纳米实验装置,并测量甲烷-正葵烷(C1-nC10)和氮气-正葵烷(N2-nC10)混合物在纳米孔(rp=50 nm)中的界面张力,其具体测量值见表1。对比实验测量的界面张力与模型预测值,是检验建模正确性的重要方法之一。因此,笔者对不同温度下的C1-nC10和N2-nC10混合物的界面张力进行预测,其使用到的纯组分状态方程参数列于表2。
表1 C1-nC10和N2-nC10混合物在298.15 K、326.15 K下的纳米孔中测量和模型预测的界面张力(IFT)
表2本文使用的纯物质状态方程参数
结论
(1)基于修正的SRK状态方程和修正的vdW混合规则,建立一个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的状态方程模型,该模型能描述纳米孔中孔隙半径和分子—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影响。
(2)与vdW模型和实验数据对比表明:在相同的温度下,随着压力的升高,C1-nC10和N2-nC10混合物在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逐渐减小,SRK和vdW模型均能准确地预测界面张力。
(3)通过SRK模型对体积相和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预测表明:在相同的温度压力条件下,体积相中的C1-nC10和N2-nC10混合物界面张力大于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。对不同孔隙半径的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预测表明:随着孔隙半径的减小,混合物的界面张力逐渐减小,且在较低的压力下,孔隙半径越小,界面张力的减小程度越大,而在较高的压力下,由于界面张力比较小,孔隙半径的影响也较小。
(4)在相同的压力和孔径下,随着温度升高,混合物的界面张力逐渐减小,在较高的温度下,界面张力减小程度增加。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,孔隙半径越小,界面张力的减小程度越大,界面张力越小。
(5)在相同的温度压力下,孔隙半径越小,界面张力的减小程度越大,界面张力越?。坏笨拙洞笥?0 nm时,随着孔径的增加,界面张力几乎不变,表明孔隙对流体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。
(6)SRK模型能准确地预测纳米孔中的界面张力,为预测纳米孔中油气界面张力提供了一种新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