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作客户/
拜耳公司 |
同济大学 |
联合大学 |
美国保洁 |
美国强生 |
瑞士罗氏 |
相关新闻Info
-
> 表面张力的球泡运动的理论解研究
> DHSO、AGE、TMHC构建阳离子有机硅表面活性剂DAT防水锁性能(二)
> 温度对水—十二烷基硫酸钠体系与纯水体系界面张力、厚度的影响——模拟方法
> 阳-非离子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张力测定及基础性能评价(三)
> 不同浓度6∶2氟调磺酸的表面张力测定仪器及结果(二)
> 基于相界面牵引的水凝胶微球制造方法
> 最大拉杆法的基本原理、实验步骤、影响因素及其在测定溶液表面张力中的应用
> 七叶皂素分子在气-液、液-液(油-水)、固-液界面上的界面行为研究(三)
> 低表面张力、减缩型聚羧酸减水剂制备步骤
> 香兰素基聚氧乙烯醚动态表面张力测定及在气/液界面的吸附行为研究(二)
推荐新闻Info
-
> 耐擦刮无胶消光膜制备方法、高表面张力与收解卷顺畅性的平衡(二)
> 耐擦刮无胶消光膜制备方法、高表面张力与收解卷顺畅性的平衡(一)
> 利用超微量天平制备微孔淀粉处理含Cu(II)离子染料废水
> 不同类型的碱、pH值对孤东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(下)
> 不同类型的碱、pH值对孤东油田原油界面张力的影响(上)
> 不同结晶结构的脂肪晶体颗粒界面自组装行为、储藏稳定性研究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三)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二)
> 新型POSS基杂化泡沫稳定剂表面张力测定及对泡沫压缩性能的影响(一)
> 多功能膜材研发:界面张力已成为整套工艺链协同下动态演化的核心控制点
表面张力对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的铺展动力学行为的影响(二)
来源: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浏览 787 次 发布时间:2025-01-02
1.2数据处理
实验数据处理方法如图2所示。首先,使用圆形薄片进行标定,以确定高速摄像机镜头的放大比例,圆形薄片的水平直径和垂直直径分别为Lh和Lv,如图2(a)所示。其次,根据乙醇液滴即将接触过冷水平壁面的最后3帧计算冲击速度,如图2(b)所示,冲击速度的计算公式为
式中:X3f为乙醇液滴最后3帧移动的距离;t2f为移动时间。(a)圆形薄片两方向长度测量(b)液滴冲击速度测量(c)液滴初始直径测量(d)最大铺展因子测量图2实验数据处理方法
最后,使用PFV软件针对液滴的初始直径及铺展过程中的参数进行测量,如图2(c)、2(d)所示,分别从水平与垂直两个角度进行测量,并根据圆形薄片的水平和垂直角度放大比例,计算得到各物理量的真实值,计算公式为
式中:Xv为垂直测量值;Xh为水平测量值。
根据实验数据测量值,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的雷诺数Re=ρU0D0/μ为2795,韦伯数We=ρU20D0/σ为354,奥内佐格数Oh=We/Re为0.0067。雷诺数代表惯性力与黏性力的比值,韦伯数代表惯性力和表面张力的比值,奥内佐格数代表黏性力与表面张力的比值。
2、结果讨论
2.1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的现象
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表现出两种不同模式。定义水平壁面过冷度为ΔT=273.15-Ts,其中Ts为水平壁面温度,实验涉及的过冷度有7个,分别为0、6、12、18、24、30和36K。如图3所示,乙醇液滴以2.43m/s的初速度冲击过冷度ΔT=6.0K的水平壁面时,在冲击后立即铺展,同时在液滴边缘发生飞溅。子液滴向周围各个方向散落,经历一段时间的铺展后逐渐趋于稳定,这一模式被称为模式Ⅰ飞溅-铺展。当水平壁面过冷度逐渐增大,如图4所示,ΔT=30.0K时,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后同样发生铺展,同时子液滴飞溅,但随着铺展程度增大,液滴边缘在最大铺展时间时出现“手指状突起”,这一模式Ⅱ被称为飞溅-突起。
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会在两个阶段出现飞溅或手指状突起,但两者形成的机理有所不同:前者是由于乙醇液滴的表面张力较小,液滴在冲击水平壁面的一瞬间,惯性力大于表面张力,液滴边缘无法保持原状,因而造成了飞溅;后者是由于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,经过一段时间换热,液滴底部及边缘的温度降低,使得流体的密度增大,加剧了液滴与空气的密度差,在边缘前进速度的作用下,触发了液体-气体界面的瑞利-泰勒不稳定性,形成了手指状突起。总而言之,水平壁面过冷度较低时,乙醇液滴冲击形成模式Ⅰ飞溅-铺展;水平壁面过冷度较高时,冲击现象向模式Ⅱ飞溅-突起转变。
2.2水平壁面过冷度对铺展动力学行为的影响
为了探究水平壁面过冷度对液滴冲击的影响机制,定义无量纲铺展因子β=D(t)/D0,其中D(t)为液滴每一时刻的直径,Dmax为液滴能达到的最大铺展直径,对应的最大铺展因子为βmax=Dmax/D0。图5展示了不同水平壁面过冷度下,乙醇液滴冲击水平壁面的铺展因子β随时间的变化曲线??梢钥闯?,乙醇液滴冲击不同过冷度水平壁面均在1.0ms内发生破碎-飞溅,在这段时间内,铺展速率近似为线性,在飞溅后,β突然减小,随后铺展因子继续增,铺展速率逐渐减小,最终趋于0,液滴形态不再发生变化。
根据液滴铺展随时间的变化,提取了不同过冷度下的βmax和tmax并绘制了图6。如图所示:随着水平壁面过冷度的增大,βmax呈现了先减小后增大的非单调变化趋势,并在水平壁面过冷度为18.0~30.0K时达到最小值;不同于βmax的变化趋势,tmax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,这是由于随着水平壁面过冷度的增加,换热加剧,液滴的温度降低,这使得密度、黏度、表面张力增加,抑制了最大铺展时间。根据Shang等提出的换热模型,将乙醇液滴看作一个整体,并将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的过程看作圆柱形不断“变矮”和“变宽”的过程,可以得到乙醇液滴冲击过冷水平壁面的温度降低范围为1.8~3.7K。